激素停用后,可继用中药巩固治疗半年至1年,以减少肾病的复发。临床根据病情灵活辨证施治。常选用的方剂有六味地黄汤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)、金匮肾气丸(《金匮要略》)、麦味地黄丸(《医级》或杞菊地黄丸(《医级》)、补中益气汤(《脾胃论》)、六君子汤(《妇人良方》)合玉屏风散(《丹溪心法》)等。
1.体针
主穴:取睥俞、肾俞、气海、中极、足三里、三焦俞、三阴交、公孙。分为两组交替使用。肾阳虚加命门、太溪;肝肾阴虚加复溜、阴郄、中封;脾虚湿困加地机、水道。每日或隔日针1次,用平补平泻或补法,或温针,或针后加灸。
2.耳针
选穴:肺、脾、肾、三焦、膀胱。耳穴埋针或用王不留行贴压。
【文献参考】
1.凡肿自上起者,皆因于风。治在肺,宜发散之,所谓开鬼门者是也。鬼门,汗孔也,参苏饮合五皮汤主之,肿自下起者,因于肾虚,宜渗利之,所谓洁净府,是利其小便也。……宜五苓散加防己、槟榔主之。有一身尽肿者,宜胃苓五皮汤主之。(《幼科发挥?肿病》)
2.夫肿满之证,悉由脾胃之虚也。脾土喜燥而恶湿,因中气素弱。脾虚无火,故水湿得以乘之。而脾愈不运,则乳食凝而不化,停积于中,而肿满作焉。治肿者,当以脾胃为本,而以浮肿为标。……若小儿元气本
虚。复遇大病之后,而浑身浮肿,四肢冷,不渴,小便清长,大便滑泄,不思饮食,此阴寒之极,脾胃将绝。治肿之方俱不可用,惟以四君子汤加青化桂、炮姜、砂仁、白蔻,以救其脾胃,斯可矣。(《幼幼集成?肿满证治》)
3.韦俊报道,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85例,其中医辨证分型:
(1)基本辨证类型:①脾肾双虚型,治则益气健脾补肾利尿,方选五苓、五皮饮化裁。②脾肾阳虚型,治则健脾温肾利水,方选实脾饮合真武汤化栽。③肝肾阴虚型,治则滋补肝肾,育阴潜阳,方选知柏地黄汤化裁。
(2)激素治疗过程中的辨证治疗:①阴虚阳亢型,治宜滋阴降火,常用生地、知母、黄柏、玄参、丹皮、泽泻、女贞子、旱莲草、夏枯草、珍珠母。②湿热内蕴型,治宜清热利湿,湿重于热选三仁汤化裁,热重于湿选用甘露消毒饮化裁。③瘀血内阻型,治宜活血化瘀,方选桃红四物汤化裁。
(3)激素减至半量到停药阶段:①脾肾不振型,治宜温补脾肾,方选二仙汤化裁。②肝肾阴虚型,治法同前。⑧余证的治疗,蛋白尿,用参龟鹿丸、四味汤加鹿茸、紫河车、肉桂、附片。大量蛋白尿或蛋白尿长期不消者,加石苇、金樱子、芡实、莲须、白术。血尿,为血热或阴虚者,选用小蓟饮子、导赤散、地黄丸;为脾肾气虚者,当用人参、山药等。血浆蛋白低者,用党参、黄芪、龟版胶、鹿角胶。肾功差者,用党参、山药、山萸肉、六味地黄丸。在运用中药的同时,还加用强的松、细胞毒类药物、免疫增强剂及采取对症治疗。其结果:完全缓解74例,占87.5%,基本缓解11例,占12.5%。(《陕西中医》(10):437,1989)
4.何绚等报道,治疗30例小儿肾病综合征,其治疗方法是:小儿肾病合剂以水煎服,待尿蛋白阴转4周,给予该方的丸剂口服。方药组成:苏梗叶、茯苓、泽泻、抽抽葫芦、厚朴、六曲、白术、枳壳、陈皮、知母、麦冬、黄精、太子参。临床加减:感受风热,发热咳嗽者,减白术、厚朴、苏梗叶、黄精,加银花、连翘、芥穗等;外感风寒,加羌活、防风、生姜;体弱感冒者,加葛根、柴胡、羌独活,太子参易党参。对来院前已服用激素的患儿,针对具体情况递减激素量,直至完全用中药取代,撤药时间一般1周至4个月。其治疗结果:完全缓解率73.3%,部分缓解率16.6%。(《天津中医》(2):6,1990)
【调护、禁忌】
1.在水肿期,应根据水肿程度给予无盐及低盐饮食。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,并且富有营养。提倡食鱼类、鸡肉、瘦肉、蛋类、豆制品、新鲜蔬菜及含钙多的食品。忌食辛辣、坚硬、炙?之品。另外,还可适当配合食疗,如黄芪薏苡仁粥、鲤鱼赤小豆汤等。
2.水肿重及合并急性感染时,应注意卧床休息。平时不必限制活动,但要避免劳累。经常晒晒太阳,随季节变化增减衣服。保持皮肤、口腔卫生,注意防止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