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万德堂国医馆! 注册登录
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联系我们
万德堂
中医搜索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中医知识 >> 疖毒走黄 脓毒败血症
辩正治疗
1. 【辨证治疗】
临床表现:局部可见疔疮忽然疮顶黑陷无脓,肿势软漫,迅速向周围扩散,皮色暗红,边界不清。全身症状,传心则证见神志昏糊,烦躁,谵语。或发斑发疹,或见血尿,或发为流注,附骨疽。传肺则胸闷气急,咳嗽痰喘,或咳痰带血,或声嘶咽干。传肝则四肢抽搐,角弓反张,双目上视。传脾则脘闷恶呕,或便秘或腹泻,或发黄疸。传肾则目暗睛露,或四肢厥冷,或小便不禁。以上各证每可相兼出现,因统属火毒炽盛之证,故寒战,高热,舌红绛,苔黄燥,脉洪数等症必见。 立法:清热凉血解毒。

主方:五味消毒饮(《医宗金鉴》)、黄连解毒汤(《外台秘要》)合犀角地黄汤(《千金方》)。
加减:高热神昏,加服紫雪散或安宫牛黄丸;咳吐痰血,加藕节炭、鲜芦根、茜草、白及等;咳喘,加竹沥水;大便溏泄,加地榆炭、白头翁、秦皮,炒白术等;大便秘结,苔黄腻,脉有力,加生大黄、芒硝;口渴呕吐,加竹茹、芦根、天花粉;阴液损伤,加玄参、麦冬、五味子;痉厥,加钩藤、羚羊角(或山羊角代替,磨粉冲服)、龙齿、灵磁石等;并发黄疸,加茵陈、金石斛、生大黄;并发流注、附骨疽等,参照有关章节治疗。
五味消毒饮: 金银花(15克) 野菊花(6克) 蒲公英(6克) 紫花地丁(6克) 紫背天葵子(6克)

黄连解毒汤: 黄连(9克) 黄芩(6克) 黄柏(6克) 栀子(9克)

犀角地黄汤:犀角[水牛角代](30克) 生地黄(24克) 芍药(12克)牡丹皮(9克)

2. 其它疗法
临床表现:

参照原发疔疮外治法。

【文献参考】

白跌林报道,疔疮走黄属温毒范畴,在治疗上,首先应以大量清热解毒之品以达解毒祛邪之目的,切不可投以走窜、发表、消散的药物,以防扩散。一旦脓肿形成或流注,除以切开排脓为主要措施外,方药中要适当加败酱草、芦根、生薏米、花粉、皂刺等托毒之品。疔疮走黄发热时间较长,易伤阴液,毒解后,要减量或停掉一部分苦寒药。脓为气血所生,大量脓液去后,气血受到损耗,此时应顾及气血,创面生长才能加快。此外毒尚未入血分,应尽量避免用大寒的药物,以免引邪入里,疔毒内陷,加重走黄。疗疮走黄的患者,在高热之后,常有一段较长时间的低热不退,虽多为阴虚发热,但也有部分患者系因脾胃虚弱,虚阳外越所致;前者常用甘寒退热法,后者常用甘温除热法,并适当加些清热解毒之品,以清解余毒,以防死灰复燃(《广西中医药》(1)311980)

【调护、禁忌】

1.壮热恶寒无汗者,勿袒露胸腹和当风受凉。

2.壮热不恶寒,头昏烦躁,气急脉数者,头部可用冰袋降温。

3.壮热汗多口渴,渴喜冷饮,应大量饮水,食西瓜,饮鲜芦根汁等。

4.忌荤腥发物及甜腻之品。

5.换药时不可用力挤脓,以防毒邪扩散。

疖毒走黄 脓毒败血症
【概述】 疔疮火毒炽盛,早期失治,毒邪走散入营,内攻脏腑,称为“疔疮走黄”,简称“走黄”。走黄属现代医学的脓毒败血症范畴。本病来势险恶,临床治疗应中西医结合,积极抢救。 【西医诊断参考】 脓毒败血症: 有原发感染灶,发病急骤,有寒颤、高热、出汗等全身症状,体温波动幅度大,脉搏快速,严重者出现神昏、谵妄、休克,皮肤及粘膜出现瘀点、瘀斑或其它皮疹,肝、脾常肿大。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。血及骨髓培养阳性。病程中在身体其它部位出现转移性脓肿。
关于万德堂 | 广告服务 | 免责声明 | 留言反馈 | 联系我们 |
COPYRIGHT © 2021 万德堂 ALL RIGHT RESERVED.
技术支持:柳叶湖畔      湘ICP备170201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