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万德堂国医馆! 注册登录
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联系我们
万德堂
中医搜索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中医知识 >> 臁疮 小腿慢性溃疡
辩正治疗
1. 湿毒热盛
临床表现:初起先痒后痛,.脓红漫肿,继之破溃,脓汁较多,疮周皮肤红,可有皮疹,口干,便秘,舌质微红,舌苔黄,脉数。 立法:清热利湿,利湿通络。

主方:三妙丸(《医学正传》)合萆粟渗湿汤(《疡科心得集》)加减。
加减:红肿较重者,加银花、地丁、当归尾、赤芍、鸡血藤;脓汁较多者,加防己、车前草;大便秘结者,加大黄。
三妙丸:苍术(炒)  黄柏(炒)  牛 膝

萆粟渗湿汤:萆粟15克,薏苡仁、土茯苓、滑石各30克,牡丹皮、泽泻、通草、黄柏各12克。

2. 气虚血瘀
临床表现:病程日久不愈,脓水清稀,疮面凹陷晦暗,患肢浮肿,疮周皮肤成片地暗红或紫黑,甚至腐肉至胫骨,创口不易收口且易复发,发作时疮口很快腐烂蔓延,严重者疮口呈菜花样,变成岩证。舌质淡,或有瘀斑,舌苔薄白,脉沉细无力。 立法:益气活血,祛湿通络。
主方:补中益气汤(《脾胃论》)加味。
加减:脓水较多者,加茯苓皮、苦参;患肢肿胀作痒者,加牛膝、赤小豆、苍术、黄柏;疮口周围色暗黑不痛者,加玄参、蜈蚣、丹参、桂枝、附片。
补中益气汤:黄芪15克、人参党参)15克、白术10克、炙甘草15克、当归10克、陈皮6克、升麻6克、柴胡12克、生姜9片、大枣6枚。
3. 其它疗法
临床表现:

1.初期红肿热痛的,可用金黄膏;红肿作痒,周围有湿疹者,用青黛膏;破溃出脓,另掺九一丹,并以上述油膏盖贴。

2。后期疮面腐烂者,用红油膏加九一丹外敷,用绷带缠缚患处和小腿;如肉芽开始生长,改用白玉膏加生肌散缠缚;疮面伴有湿疮者,改用青黛膏。此外,亦可用胶布条呈叠瓦状粘住清洗过的疮面,36天更换1次,直至愈合。疮面继发感染,脓性分泌物多时,用10%黄柏溶渡湿敷,或用金黄膏掺九一丹或八二丹外敷;如疮面较清洁的,可用地骨皮焙干压成粉干撒。

【文献参考】

1.臁疮者,风热湿毒相聚而成,有新久之别,内外之殊。新者只用三香膏、乳香法纸贴之自愈。稍久紫黑者,以解毒紫金膏搽扎渐可。年久顽臁,皮肉乌黑下陷、臭秽不堪者,用蜈蚣饯法,去风毒,化瘀腐,方可得愈。外臁多服四生丸,内臁多服肾气丸。(《外科正宗》)

2.田润安报道,以下肢溃疡汤治疗臁疮,其组成:当归、牛膝各15克,银花、丹参、土茯苓、薏苡仁各30克,甘草6克。偏血瘀型,加川芎、坤草各15克,赤芍60克,制大黄10克;血瘀甚,加水蛭、三棱、莪术。偏湿热型,加炒白术60克,车前子30克,肉桂、花粉各15克,薏苡仁加至90克;偏气血虚型加党参、黄芪、鸡血藤各30克。外治:创面脓水多,用柏榆洗剂(生黄柏、生地榆各30克,加水1200毫升,煎至1000毫升)湿敷;待脓液少时可外敷象皮生肌膏,腐肉多掺红升丹或化腐生肌散,日换药1次。治疗10例均痊愈。(《陕西中医学院学报》12(3)221989)

[调护、禁忌]

1。抬高患肢,注意休息,减少走动、久站或负重,保持血液回流通畅,以加速疮口愈合。

2。疮口愈合后,宜用绷带缠缚,或穿弹力袜保护,以避免外来损伤,引起复发。

3.加强营养,促进愈合。

4.忌油腻、辛辣刺激物及鱼腥发物。

臁疮 小腿慢性溃疡
生于两胫臁骨内外部的慢性溃疡,称臁疮。本病以小腿下1/3内外侧破溃流脓水,日久不愈,疮口内陷,易复发为特点。因经久站立或负重,以致络脉失畅,气血瘀滞,加之湿热之邪下迫,蕴酿成疮;或因下肢皮肤损伤、虫咬、烫伤、湿疮而引发本病。因其发病部位在古代所指的裤口、裙边,故在古代文献中,亦称“裤口疮”“裤口毒”“裙边疮”,又因本病虽经收口,每易由碰伤而复发,故俗称“老烂脚”。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小腿慢性溃疡。[西医诊断参考] 小腿慢性溃疡: 本病多发于长期从事经久站立工作的人,多伴下肢静脉曲张史。其特点为:小腿下1/3处,踝骨上端内外侧,红肿痒痛,破溃后形成溃疡,渗出较多,肉芽暗红,日久不愈,疮口下陷,周围灰黑、僵硬,即郁积性皮炎,日久可形成象皮肿,而且疮面愈合后,每于碰伤后复发。
关于万德堂 | 广告服务 | 免责声明 | 留言反馈 | 联系我们 |
COPYRIGHT © 2021 万德堂 ALL RIGHT RESERVED.
技术支持:柳叶湖畔      湘ICP备170201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