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万德堂国医馆! 注册登录
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联系我们
万德堂
中医搜索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中医知识 >> 乳痨 乳房结核
辩正治疗
1. 肝郁痰结(初起)
临床表现:乳中出现1个或数个结块,大小不等,质地略硬而韧,推之可动,皮色不红不热,肿块不痛,触之可有微痛。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弦滑。 立法:疏肝解郁,化痰散结。
主方:逍遥散(《和剂局方》),加夏枯草、瓜蒌、生牡蛎、贝母。
加减:伴气滞明显者,加橘叶、香附;若有血瘀表现者,加蒲黄、五灵脂;如肿块较突出者,加鹿角霜。
逍遥散:【组成】 甘草 微炙赤 半两、当归 去苗,锉,微炒、茯苓 去皮,白者、芍药 白术、柴胡 去苗,
2. 痰瘀成脓(成脓期)
临床表现:乳内肿块逐渐增大,并向四周蔓延,肿块与皮肉相连,推之不动,其表面皮色紫暗或仅微红,肿块软化成脓,触之可有疼痛。舌苔白,脉弦略数。 立法:活血软坚,托里透脓。
主方:内消瘰疬丸(《疡医大全》),去大黄、硝石、生地、甘草、海粉、白蔹,加黄芪、炙山甲、皂刺。
加减:若伴明显红肿疼痛者,加五味消毒饮;肿块的中心虽软,其周边仍较硬,有气血不足表现者,可加丹参、当归。
内消瘰疬丸:莪术(炮) 三棱(炮)各9克 青皮(去白) 陈皮(去白)各30克 牵牛(头末)250克 薄荷叶 皂角(不蛀者,水煮软揉取汁,去滓,熬成膏) 沉香各15克
3. 气血耗伤(破溃期)
临床表现:脓肿破溃,流出稀薄脓液及干酪样物,继而形成1个或数个溃疡或窦道,久不愈合。部分患者可伴有潮热盗汗,身体虚弱等现象。舌质红而少苔,脉细数。 立法:补益气血,托脓生肌。
主方:香贝养营汤(《医宗金鉴》)。
加减:若伴有阴虚内热,午后潮热,干咳颧红等症,可用六味地黄汤加柴胡、青蒿;若见有脾虚明显,形瘦食少等症,宜用归睥汤加减。
香贝养营汤:香附 贝母 人参 茯苓 陈皮 熟地 川芎 当归 白芍 白术 桔梗甘草 生姜 大枣
4. 其它疗法
临床表现:

 1.乳痨初起,外敷阳和膏或冲和膏。

    2.成脓后应及时切开引流。

    3。溃后可先敷化腐药物。待创腔清洁后,改用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。也可用清创缝合法治疗,详见瘰疬。

   [文献参考]

    1.乳劳之证由乳中结核而成。或}肖之不应,或失于调治,耽延数月,渐大如盘如碗,坚硬疼痛,根形散漫,串延胸胁腋下,其色或紫或黑,未溃先腐,外皮霉点、烂斑数处,渐渐通破,轻津白汁,重流臭水,即败浆脓也。日久溃深伤膜,内病渐添,午后烦热……变成疮劳。初结肿时,气实者宜服蒌贝散,及神效瓜蒌散;气虚者宜逍遥散,及归脾汤合而用之。阴虚之证已见,宜服六味地黄汤,以培其本。外治法按痈疽溃疡门。(《医宗金鉴》)

    2.石松魁等报道,88例乳腺结核中,79例均误诊为肿瘤。手术治疗76例均一期愈合。其中全乳切除31例,随访3个月~7年,未见复发;区段切除34例,术后34个月复发4例;肿物切除9例,复发1例。另有2例因患乳癌而行扩大根治术。非手术治疗11例,均未治愈。(《中华外科杂志》22(10)6161984)

   [调护、禁忌]

    1,宜保持乐观情绪,避免恼怒郁闷,积极配合治疗。

    2.饮食应富于营养,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鱼腥发物。

    3.活动适度,防止过劳。

乳痨 乳房结核
乳 痨 [概述] 乳痨也称乳痰,为乳房部的慢性感染性病变。初起患乳内可见有1个或数个无痛性结块,边界不甚清晰,与皮肉相连,推之尚可移动。以后逐渐软化,而形成寒性脓疡。溃后流出稀薄脓液,形成溃疡或瘘道而经久不愈。本病多因体质素虚,肺肾阴亏,阴虚生热,灼津生痰,痰火凝结。 而成核。或因性情抑郁,肝失条达,郁而化火,耗损阴液,痰凝气郁所致。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乳房结核。
关于万德堂 | 广告服务 | 免责声明 | 留言反馈 | 联系我们 |
COPYRIGHT © 2021 万德堂 ALL RIGHT RESERVED.
技术支持:柳叶湖畔      湘ICP备170201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