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万德堂国医馆! 注册登录
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联系我们
万德堂
中医搜索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中医知识 >> 水火烫伤
辩正治疗
1. 火热伤阴
临床表现:水火烫伤后壮热烦躁,El渴喜饮,唇燥咽干,大便秘结,小便短赤,舌质红绛而干,舌苔黄腻或黄干,或舌光无苔,脉象弦数或细数。 立法:清热解毒,养阴生津。
主方:白虎汤(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《伤寒论》),加银花、生地。
加减:伴口渴咽干重者,加天花粉、元参、麦冬;有壮热烦躁,大便秘结重者,加黄连解毒汤。
2. 气阴两伤
临床表现:伤后创面渗出较多,烦渴引饮,目窝凹陷,皮肤失去弹性,小便短少,神疲乏力,面色无华,舌质红绛干燥,舌苔少或无苔,脉细数无力。 立法:益气养阴,清热生津。
主方:生脉散(人参(9克)麦门冬(9克)五味子(6克)《内外伤辨惑论》),加生地、银花。
加减:如热象明显者,加白虎汤;若阴虚重者,加石斛、天冬。
3. 阴损及阳
临床表现:烧伤之后,阴液丢失,阳无所附,故现阳气虚损之象,证见神志淡漠,或见昏睡,面白无华,四肢厥冷,呼吸短促,体温不升,唇舌淡紫,脉虚无力或微细。 立法:益气养阳,回阳固脱。

主方:生脉散合参附汤(《妇人良方》)。

      生脉散;人参(9克)麦门冬(9克)五味子(6克)

      参附汤:人参附子(炮,去皮、脐)青黛各15克
4. 热入营血
临床表现:高热不退,气粗口渴,烦躁不安,或神昏谵语,甚则抽搐项强,舌质红绛,苔少或无苔,脉细数。 立法:清营凉血,清热解毒。
清营汤(《温病条辨》)合犀角地黄汤(《千金方》)。
加减:兼见气分有热,加白虎汤、黄连解毒汤;如热入心包、神昏谵语者,加安宫牛黄丸;见火热传肺,痰浊壅盛者,加天竺黄、竹沥、芦根;若热毒传肝,痉挛抽搐者,加羚羊角、钩藤;如热毒传睥,腹胀便结,恶心呕吐者,加大黄、枳实、竹茹;见热毒传肾,尿少,尿闭,尿血,加白茅根、淡竹叶、蝼蛄、木通、黄柏、知母。
5. 气血两虚
临床表现:烧伤后期,热毒渐退,神疲乏力,不思饮食,伤处腐肉已脱,新肉生长缓慢,创面淡红水肿,舌质淡红,舌苔薄白,脉细数无力。 立法:益气养血,托毒生肌。
主方:八珍汤(【组成】当归(酒拌)10g、川芎5g、白芍药8g、熟地黄(酒拌)15g、人参3g、白术(炒)10g、茯苓8g、炙甘草5g《正体类要》),加黄芪、丹参。
加减:如热毒未清者,加银花、紫花地丁;伴创面脓液未尽者,加生黄芪、土茯苓、银花、甘草;若新肉不生、创面不愈,加黄芪、丹参;伴食谷不香,脾胃不健者,加陈皮、神曲、鸡内金。
6. 其它疗法
临床表现:

1.清创

首先检查全身伤情、烧伤面积及深度。以2%黄柏水或等渗盐水反复冲洗创面,除去异物,剪去坏死的脱皮,创面周围用新洁尔灭溶液消毒,然后按创面情况选择外用药。

2.创面处理

I度和浅Ⅱ度烧伤,局部可涂獾油或万花油、紫草油等制剂。烧伤大疱可用空针抽吸疱内液体。深Ⅱ度或Ⅲ度烧伤可选用各种烫伤水或油膏制剂涂撤。面部、会阴部及大面积躯干部烧伤多采用暴露疗法,四肢及小面积躯干烧伤可用包扎疗法。烧伤后期创面已清洁,可用生肌玉红膏促进创面愈合。

[文献参考]

1.汤泼火烧,此患原无内症,皆从外来也。有汤火热极,逼毒内攻,又有外伤寒凉,极毒入里,外皮损烂者,以清凉膏、粟壳膏涂之;毒气入里,烦躁口干,二便秘涩者,四顺清凉饮下之;疱破珍珠散搽之自愈。(《外科正宗》)

2.谢培增报道,用紫草油治烧烫伤1153例、除1例死亡外,全部治愈,疗程104.2天。方法为;将干紫草800克砸碎,放麻油5000亩中,熬后去渣备用。创面常规清创后,用紫草油浸透的纱布敷盖创面,或直接将紫草油涂于创面上。(《中医杂志》29(4)411988)

3.董黎立报道,用速效烧伤喷雾剂治疗烧伤750例,(面积568%的1、 度烧伤),治愈率988X,方法为榆树皮粉5000克,黄柏粉2O克,用80%乙醇浸泡7lO天,过滤后加冰片1000克,共制成药液10O毫升。每4小时喷1次,3天后每日喷12次。(《中草药》19(2)20.1988)

4.毛会亭报道,用烧伤膜治疗小面积深度烧伤43例,均有绿脓杆菌感染,经治疗全部愈合不留瘢痕,其中深Ⅱ度28例,平均16天愈合,Ⅲ度15,平均20?6天愈合。方法为将生地、地榆、黄芩、黄柏、连翘、银花、大黄、紫草、冰片制成药膜。创面除痂并消毒后,将膜贴敷其上,每23天换药1次。(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7(9)5321987)

5?梅柄勋报道,用复方儿茶酊(儿茶500克,黄柏、黄芩、红花各9克,冰片45克,苯甲醇i00毫升,80%乙醇10000毫升浸7天过滤)喷创面治烧伤93例,全部治愈。(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7(12):7541987)

[调护、禁忌]

1.对严重烧伤者,应密切观察病人神志、寒热、饮食、舌象、脉象、大小便及伤面情况。

水火烫伤
水火烫伤 [概述] 水火烫伤现代统称为烧伤,是由于沸水、热油、高温蒸气、火焰、强光、电流、化学物质或放射线等因素,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损伤性疾患。本病多伤在皮肤,亦可伤及肌肉、骨骼。轻者,局部热盛肉腐而成疮;重者,不仅皮焦肉卷,且可火毒内攻,害于脏腑,引起全身阴阳、气血、津液紊乱和脏腑功能失调,乃至危及生命。 本病由于热毒之邪外侵,皮肉先受其害,经脉损伤,气血阻滞,故见创面红肿热痛,或有瘀斑、出血点、焦痂等,即为瘀的表现,若瘀热蕴结,或感外邪,则热盛肉腐而成脓,严重者疮毒内陷。火热燔灼,创面津液淋漓,耗津伤气,常致阴液亏损或气阴两伤,甚至阴损及阳而致阳脱。 [西医诊断参考] 1.烧伤面积估计 小面积用手掌法,以患者五指并拢时的手掌面积为1%进行测估。大面积烧伤按九分法估算,头面颈部为9%,双上肢为18%,躯干和会阴为27%,双下肢及臀部为46%。 2.烧伤深度判定 I度烧伤,局部红肿热痛,表面干燥,无水疱;浅Ⅱ度烧伤,局部剧痛,感觉过敏,有水疱,局部肿胀;深Ⅱ度烧,伤局部感觉迟钝,有小水疱,基底苍白,潮湿;Ⅲ度烧伤,痛觉消失,无弹力而成皮革样,创面蜡白、焦黄或炭化,干燥,有水肿,多数部位可见粗大栓塞静脉支。 3.烧伤程度 根据烧伤面积、深度、部位、原因、有无合并损伤等综合分析。轻度烧伤指总面积在10%以下的Ⅱ度烧伤。中度烧伤,总面积u~80%的Ⅱ度烧伤或10%以下的Ⅲ度烧伤。重度烧伤,总面积31~50%,或Ⅱ度烧伤10~20%;或总面积不到30%,但全身情况差或有休克,化学烧伤或并有其它严重创伤,重度呼吸道、头面部,会阴部烧伤。特重烧伤,总面积50%以上,或Ⅲ度烧伤在20%以上。
关于万德堂 | 广告服务 | 免责声明 | 留言反馈 | 联系我们 |
COPYRIGHT © 2021 万德堂 ALL RIGHT RESERVED.
技术支持:柳叶湖畔      湘ICP备170201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