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万德堂国医馆! 注册登录
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联系我们
万德堂
中医搜索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中医知识 >> 毒蛇咬伤
辩正治疗
1. 急救
临床表现:急救
(1)蛇咬伤后,立即在伤口近心端5~10厘米处缚扎,以减少蛇毒的吸收与扩散。结扎松紧度以阻断静脉及淋巴回流为宜。每隔30分钟放松1次(约1分钟),直至排毒、用药后30分钟可解除缚扎。
(2)结扎后立即冲洗伤IZl。
(3)在局部消毒、麻醉后,将咬痕处纵行或“十”形切开(长约1厘米、深至皮下)继之以手自近心端向远心端、由周围向伤El方向反复推挤,排出毒血。然后用3%双氧水冲洗。
(4)可用烧、烙法,或用高锰酸钾少许塞入伤口内,数分钟后冲洗掉,也可用胰蛋白酶2000单位,加普鲁卡因5毫升,在被咬的牙痕周围注射。
(5)立即服用各种市售蛇伤药。
2. 风毒证
临床表现:伤口肿痛轻微,或有麻木,头晕眼花,视物不清,声音嘶哑,吐涎沫,四肢麻木或瘫痪,呼吸微弱,惊厥抽搐,脉弦数。 立法:祛风解毒。
主方:祛风解毒汤(黄连1钱,黄芩1钱,连翘1钱5分,赤芍1钱,枳壳(麸炒)1钱,大黄(酒蒸)1钱5分,苦参1钱5分,黄柏1钱,槐花1钱。《中医外科学》)。
加减:伴有恶寒者,加防风、柴胡、荆芥;若头晕眼花重者,加白菊花、夏枯草;伴胸闷呼吸困难者,加白芷、山梗菜;伴气喘痰鸣,加川贝、葶苈子、法半夏;合并抽搐,加蜈蚣、全蝎、蝉蜕、珍珠母、钩藤。
3. 火毒证
临床表现:局部灼痛,肿胀显著,蔓延迅速,常有血疱、水疱,或皮肤青紫,或有瘀斑,重者伤口溃烂坏死。全身发热、烦躁不安,恶心呕吐,或斑疹隐隐,七窍出血,舌质红,舌苔黄燥或少苔,脉洪数或细数。 立法: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。
主方:毒在气分者,用祛毒散(射干1两,山栀子1两,当归1两,防己1两,龙胆1两,黄芩1两,芎䓖1两,黄连1两,石决明1两。《中医外科学》);毒入营血者,用凉血地黄汤( 生地 当归 甘草 黄连 炒栀子 元参 黄芩《外科大成》)。
加减:有腹痛便秘者,加槟榔、广木香;有咽喉肿痛者,加玄参、山豆根;若尿中带血者,加白茅根、小蓟;伴咯血者,加仙鹤草、蒲黄;有便血者,加地榆、槐花。
4. 风火毒证
临床表现:局部红肿疼痛,伴麻木,或有血疱、水疱、坏死溃烂。畏寒发热,恶心呕吐,眼睑下垂、视力模糊,心悸气促,烦躁不安等。舌质红,脉弦数或洪数。 立法:祛风清热,凉血解毒。
风毒偏重者,按风毒证方治之;火毒为主者,以火毒证方加减。
加减:恶心呕吐者,加半夏、生姜;小便不利者加车前子;神志昏迷者酌加麝香冲服。
5. 其它疗法
临床表现:

1.体针

除五步蛇咬伤外,均可针刺八风或八邪穴,令微出血,以利消肿止痛。

2.扩创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如急救时伤口处理不彻底者,宜再行扩创排毒。

3.敷药

外敷消肿止痛药,如蛇伤中成药敷于伤口周围。

4.排脓

伤口化脓者,及时切开排脓,可按一般疮疡处理。

[文献参考]

凡被蛇咬伤者,即时饮好醋一二碗,使气不随血走,以绳扎伤处两头。若昏困,宜用五灵脂25克,雄黄125克,共为末,酒调10克灌之。少时咬处出黄水,水尽则肿消,以雄黄末掺之,口合而愈。(《医宗金鉴》)

[调护、禁忌]

1.严密观察病情,特别是伤后13天内,注意有无肢瘫、呼吸困难、皮下及内出血等变化。

2.注意伤口与肿势变化,伤后头两天,患肢要低,保持引流通畅,病情好转后,可抬高患肢,以助消肿。

3.饮食宜清淡,忌食油腻、辛辣刺激性食品,嘱多饮水,以利排毒。

毒蛇咬伤
毒蛇咬伤 [概述] 本病是指被毒蛇咬伤,毒液进入体内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中毒性疾患。中医学认为,蛇毒可分为风毒、火毒和风火毒3种。风毒具有风邪特性,侵犯全身经络,轻则经气运行不畅,重则经脉瘀阻而麻痹。火毒则具火邪特性,始则侵扰气分,表现热毒症状,或蛇毒内结于脾胃;继则入营血,引起耗血、动血之变,严重者可有广泛出血反应,或蛇毒攻心而见神昏、谵语等症。风火毒则兼有风毒和火毒的病症。 [西医诊断参考] 对蛇咬伤患者,应注意神志、血压、脉搏、呼吸等情况,同时应观察伤口情况。毒蛇咬伤者,多不见伤口出血,局部肿胀明显,蔓延迅速,伤口灼热,疼痛剧烈,继而麻木甚至瘫痪。全身症状多先有畏寒、发热、头昏、皮肤苍白、四肢凉,严重者可有恶心、呕吐、鼻衄和出血瘀斑。晚期则 血压下降、体温不升、神志昏迷,终因中枢神经麻痹而死亡。
关于万德堂 | 广告服务 | 免责声明 | 留言反馈 | 联系我们 |
COPYRIGHT © 2021 万德堂 ALL RIGHT RESERVED.
技术支持:柳叶湖畔      湘ICP备170201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