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万德堂国医馆! 注册登录
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联系我们
万德堂
中医搜索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中医知识 >> 肛门周围痛
辩正治疗
1. 湿热蕴结(实证)
临床表现:湿热蕴结(实证) 肛门某一部位不适及下坠感,继而出现肿块高突,局部红肿掀热、疼痛,影响排便,5~7天肿块变软,在病程进展时往往寒热交作,头痛乏力,大便秘结,小便短赤,心烦,口苦,纳呆、舌质红、舌苔黄腻,脉弦数。 立法:凉血解毒,清热利湿。
主方:五味消毒饮【组成】 金银花(15克) 野菊花(6克) 蒲公英(6克) 紫花地丁(6克) 紫背天葵子(6克)【(《医宗金鉴》)、凉血地黄汤(《外科大成》)。
加减:大便秘结,加生大黄(后下)、玄明粉(冲服);小便短赤者,加猪苓、茯苓、草薜、车前草;寒热往来,加柴胡;疼痛重脓未成者,加穿山甲、皂角刺、泽泻。
2. 正气不足,湿热恶结(虚证夹实)
临床表现:患处肿块平塌,局部皮肤暗红或不红,按之微热或不热,疼痛轻微,有低热或不热,舌质淡红,舌苔薄白,脉弦或沉细。脾虚者,可见神疲、纳呆、大便溏。肾虚者,可有腰痛、遗精、耳鸣、失眠等症。肺虚者,可有咳嗽、骨蒸盗汗。 立法:养阴清热除湿。
主方:滋阴除湿汤(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柴胡 黄芩 陈皮 知母 贝母 泽泻 地骨皮 甘草 生姜《外科正宗》)合清骨散(银柴胡5克,胡黄连、秦艽、鳖甲、地骨皮、青蒿、知母各3克,甘草2克。《证治准绳》)。
加减:肺虚者,加沙参、麦冬、旱莲草;脾虚者,去知母、黄柏,加白术、山药、扁豆;肾虚者,加川断、狗脊、补骨脂;脓溃后气血不足者,加当归、黄芪。
3. [其它疗法]
临床表现:

 

1.肛痈初起实证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。或用祛毒汤局部熏洗。

2.脓已成应及时切开排脓。

3.虚证用冲和膏外敷。

[文献参考]

1.牛俊山报道,阿是穴拔罐疗法治疗肛痈。即在肛门周围脓肿突出部拔罐1020次,每日34次,1015次为一疗程。共治疗79例,70例治愈,占89%,好转9例,占11%。病程最长9天,最短3天。(《中国肛肠病杂志》(3)411987)

2.一男子肛门肿实,红紫痛甚。以内消沃雪汤2服,大便已通数次,疼痛稍减;外肿上以珍珠散调蛋清涂搽,早晚2次,其肿渐消,更以凉血地黄汤而痊愈。(《外科正宗》)

[调护、禁忌]

1.饮食宜清淡,忌膏粱厚味。

2.忌食辛辣食物及酒类。

3.注意局部清洁卫生。

4.养成定时排便习惯。

5.胃肠疾患及时治疗。

肛门周围痛
[概述] 痈患于肛门周围称为肛痈。本病以肛门某一部位红肿、热痛,重者伴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为特点。肛痈的原因多由醇酒厚味,过劳辛苦蕴毒流注肛门,结成肿块;或由湿热流注大肠,热血积聚而为毒;或由大肠热胜,湿热下注,经络阻隔,瘀血凝滞,热盛肉腐而成脓发为肛痈;或由肛门疾病损伤肛门毒邪入内而致。本病根据发病部位又分跨马痈、坐马痈、上马痈、下马痈、悬痈、颧口痈及脏毒等名称。根据症状表现又分实证和虚证,以实证最常见。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肛门周围脓肿。包括:肛门周围皮下脓肿、直肠粘膜下脓肿、坐骨直肠间隙脓肿、骨盆直肠间隙脓肿、直肠后间隙脓肿、结核性肛周脓肿。 [西医诊断参考] 肛门周围某一个部位,出现红、肿、热、痛、肿块,开始质硬,逐渐变软,疼痛加剧,有的肿块自行破溃,流出脓液,疼痛亦减轻,有的需切开排脓。
关于万德堂 | 广告服务 | 免责声明 | 留言反馈 | 联系我们 |
COPYRIGHT © 2021 万德堂 ALL RIGHT RESERVED.
技术支持:柳叶湖畔      湘ICP备170201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