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万德堂国医馆! 注册登录
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联系我们
万德堂
中医搜索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中医知识 >> 多形红斑
辩正治疗
1. 寒凝血瘀
临床表现:每于气候寒冷潮湿时发作或加重,在天气转暖时症状减轻或消失。水肿性红斑呈暗红色,严重时出现紫癜及水疱,多发于肢端、耳廓。手足凉,舌质淡,苔白,脉弦紧或沉细。 立法:温经散寒,和血化瘀。
主方:当归四逆汤( 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 甘草 通草 大枣 《伤寒论》)。
加减:皮疹暗紫,手足寒冷,加吴茱萸;指趾肿胀,有水疱,加车前子、泽泻、云苓皮,去大枣;关节痛,加秦艽、海风藤、羌独活。
2. 风热挟湿
临床表现:无明显季节性,皮疹鲜红,灼热,水疱较多,常有发热,咽痛,口干,关节疫楚,便秘,溲赤,舌质红,苔薄黄或腻,脉滑数。 立法:疏风清热利湿。
主方:消风散(荆芥穗 炒甘草 川芎 羌活 炒僵蚕 防风 茯苓 蝉蜕 藿香叶 人参 姜厚朴 陈皮 《医宗金鉴》)。
加减:关节疫楚,加鸡血藤、桑枝;水疱多,加胆草、泽泻、车前子。
3. 热毒炽盛
临床表现:高热畏寒,头痛,咽干喉痛,皮疹为红斑、大疱、糜烂、结血痂。除皮肤发疹外,可累及口腔、阴部粘膜。 立法:清热解毒,凉血利湿。
主方:普济消毒饮( 黄芩 黄连 连翘 玄参 板蓝根 马勃 牛蒡子 僵蚕 升麻 柴胡 陈皮 桔梗 甘草 薄荷《东垣十书》)。
加减:热重,加水牛角粉1克冲服;咽痛口腔糜烂,加沙参、玉竹、麦冬、金莲花、天花粉,去升麻;水疱糜烂渗出,加车前子、六一散。
4. 其它疗法
临床表现:

 1.皮疹无破溃,可用止痒洗剂、三石水外搽,玉露膏、兰药膏外涂。

2.皮疹糜烂者,用青白散麻油调敷患处。

3.口腔糜烂者,可用青吹口散涂患处。

[文献参考]

1.周鼎辉治疗寒凝血瘀型多形红斑,用麻桂各半汤,其药有桂枝、麻黄、制川乌、赤芍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。观察12例,均用310剂痊愈。(《皮肤病防治研究通讯》(2)951977)

2.朱光斗用附子理中汤合炙甘草汤,治疗寒冷季节多形红斑,其药用附子、党参、干姜、苍术、白术、肉桂或桂枝、川芎、当归、炙甘草加减,治疗23例,痊愈17例,显效2例,有效3例,无效1例。用药一般510剂。(《上海中医杂志》(1)281980)

3.蔡铁勇等报道,对热毒炽盛型多形红斑,用活血解毒汤,其药有当归、赤芍、红花、路路通、桃仁、桂枝、茯苓、党参、生黄芪、大黄、黄芩、板蓝根、蒲公英、生甘草,加减治疗51例,治愈45例,好转4例,无效2例。(《上海中医杂志》(2)291983)

多形红斑
[概述] 多形红斑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。中医文献中称之为猫眼疮、寒疮或雁疮。系由禀赋不耐,风寒外袭,致营卫不和;或由睥经久郁湿热,复受外寒凝结而成。临床特点:皮疹呈多形改变,为红斑或丘疹,也可有风团、水疱,典型者中心部发生重叠水疱,呈虹彩状。常伴有粘膜损害。本病多发于青壮年,常见于春秋两季。 [西医诊断参考] 多形红斑: 又名多形渗出性红斑。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。皮损表现有红斑、丘疹、水疱、紫癜、风团等多形性皮疹,且常伴有粘膜损害,自觉瘙痒或轻度烧灼感。多发生在冬季,与寒冷有关。
关于万德堂 | 广告服务 | 免责声明 | 留言反馈 | 联系我们 |
COPYRIGHT © 2021 万德堂 ALL RIGHT RESERVED.
技术支持:柳叶湖畔      湘ICP备170201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