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万德堂国医馆! 注册登录
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联系我们
万德堂
中医搜索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中医知识 >> 热疮 单纯性疱疹
辩正治疗
1. 风热毒盛
临床表现:成片小水疱,糜烂渗出,基底潮红,四周红晕,可有黄痂及脓痂。伴发热,便干,尿赤。舌质红,苔黄,脉数。 立法:疏风清热解毒。
主方:辛夷清肺饮(【组成】辛夷1.8克 黄芩 山栀 麦门冬 百合 石膏 知母各3克 甘草1.5克 枇杷叶3片(去毛) 升麻0.9克《外科正宗》)。
加减:湿热重,加胆草、板蓝根、木通、泽泻;合并感染加双花、连翘、苦参。
2. 阴虚内热
临床表现:久病体虚,皮疹反复发作,日久不愈。伴咽干,口渴,舌红,苔少,脉数。 立法:养阴清热,解毒利湿。
主方:清热养阴丸(生地 玄参 麦冬浙贝 山豆根 白芍丹皮 山栀子 生石膏 薄荷 黄连 甘草《医学大辞典》)。
加减:若水疱多者,加胆草、白茅根、泽泻;小便短赤,加车前子、六一散;舌绛口舌生疮、五心烦热、疲倦乏力,加知柏地黄丸。
3. 其它疗法
临床表现:

1.皮损局部可用12%的龙胆紫药水外涂或涂青吹口油膏。

2.皮损糜烂渗液多,用马齿苋、黄柏煎汤待凉后湿敷,青白散加香油调膏外涂。

3.单验方

(1)板蓝根3060克,煎水代茶饮。

(2)板蓝根、生薏米、马齿苋、紫草各15克煎水,每日1剂,分2次服。

[文献参考]

1.对于风重热盛宜疏风清热,可用疏风清热饮、桑菊饮或黄连上清丸加减;湿热并重者,宜清利湿热,用龙胆泻肝汤加减;心火盛者,宜清心利尿,用导赤散加减;久病阴虚者,宜养阴清热,用二至丸、六味地黄丸加减或大青叶、板蓝根、生地、麦冬、花粉、马齿苋、生苡仁组方应用。(《中医皮肤病诊疗》广西人民出版社,1985年,第一版)

2.病发于上部者多兼风热,发于下部者多挟湿热,两者治法不同。主方用辛夷清肺饮加减,内有:辛夷、枇杷叶、菊花、知母、生山栀、黄芩、双花、连召,生石膏。成药:皮疹发生在口鼻部服黄连上清丸或牛黄解毒片,日服23次,清上焦热毒;皮疹发于生殖器,服龙胆泻肝丸,每次45克,日服3次,清下焦热毒。(《常见皮肤病中医疗法》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,198510月,第一版)

3.徐宜厚用清热解毒法治疗单纯疱疹,用黄芩石膏汤:黄芩、大青叶、生石膏、知母、连召、木通、银花、竹叶、白茅根,水煎服。痒感重者,加杭菊花、桑叶;反复发作加黄芪、茯苓。还可用板蓝根、马齿苋、紫草、苡仁米水煎服,对部分复发病例有帮助。(《皮肤病中医诊疗简编》湖北人民出版社,198011月,第一版)

[调护、禁忌]

1.保持皮损局部清洁,切忌烫洗或搔抓。

2.饮食应清淡,忌食膏粱厚味及辛辣 
热疮 单纯性疱疹
热疮是发热后或高热过程中,所发生的一种急性皮肤病。多因外感风热之毒阻于肺胃两经,蕴蒸皮肤而生;或由热病后期,热邪伤津,阴虚余热外发所致。皮损多为成群小水疱,或破溃后露出糜烂面,微痒,好发于面颊、唇部、鼻周、外阴等皮肤粘膜交界处。与西医的单纯性疱疹相似。 [西医诊断参考] 单纯疱疮: 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,好侵犯皮肤粘膜交界处。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瘙痒,出现红斑,在红斑的基础上迅速出现簇集的小水疱群,疱液透明或稍混浊,擦破后糜烂、渗液、结痂,可继发感染、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。多见于成年人,病程约1~2周左右,可以自愈,但易复发。
关于万德堂 | 广告服务 | 免责声明 | 留言反馈 | 联系我们 |
COPYRIGHT © 2021 万德堂 ALL RIGHT RESERVED.
技术支持:柳叶湖畔      湘ICP备170201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