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万德堂国医馆! 注册登录
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联系我们
万德堂
中医搜索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中医知识 >> 针眼 麦粒肿
辩正治疗
1. 风热外袭
临床表现:病初起,局部微有红肿痒痛,或伴有头痛、发热、全身不适。舌苔薄白,脉浮数。 立法:疏风清热。
主方:银翘散(【处方】连翘30克 银花30克 苦桔梗18克 薄荷18克 竹叶12克 生甘草15克 芥穗12克 淡豆豉15克 牛蒡子18克《温病条辨》)加减。
加减:若局部红肿明显,无表证者,去荆芥、豆豉、加黄连、黄芩。
2. 热毒上攻
临床表现:胞睑局部红肿,硬结较大,灼热疼痛,伴有口渴喜饮,便秘溲赤。苔黄,脉数。 立法:清热泻火解毒。
主方:泻黄散(【组成】藿香叶(21克) 山栀仁(3克)石膏(15克)甘草(90克)防风(120克)《小儿药证直诀》)合清胃散(组 成:升麻、生地黄、当归川黄连牡丹皮石膏。《兰室秘藏》)加减。
加减:若便秘甚,加大黄、芒硝。口渴引饮,加天花粉。
3. 脾胃伏热
临床表现:针眼时发时止,伴口干口渴,大便不畅,小便赤黄。脉数有力,舌苔薄黄。 立法:清解脾胃伏热。
主方:清脾散(【组成】白术(炒) 苍术 茯苓 半夏 黄连各3克 滑石 柴胡 升麻 甘草 羌活各1.5克《审视瑶函》)加减。
加减:若口干口渴甚者,加天花粉。
4. 脾胃虚弱
临床表现:胞睑局部肿硬,但赤肿不甚,时发时止,绵绵难愈。舌苔薄白,脉细无力。 立法:扶正祛邪。
主方:四君子汤(【组成】 人参(去芦)(10克) 白术(9克) 茯苓(去皮)(9克) 炙甘草(6克)《和剂局方》),酌加当归、白芍、山楂、神曲、麦芽等。
加减:若大便溏泄者,去当归,加扁豆、苡仁
5. 其它疗法
临床表现:

1.未酿脓者,局部可用湿热敷以助消散,或用紫金锭磨汁,频涂患部皮肤,消肿止痛。

2.已成脓者,当切开排脓。若脓头在眼睑皮肤面者,皮肤切口应与睑缘平行;脓头位于睑内面者,睑结膜切口应与险缘垂直。

3.早期可针刺合谷、攒竹、瞳子髂、鱼腰、四白等穴,但要注意,眼部取穴应在小疖红肿区以外。手法用中刺激或重刺激。

4.在肺俞或膏肓穴附近皮肤面,找出红点1个或数个,消毒后,用毫针挑破,挤出粘液或血水。

[文献参考]

土疳症谓脾上生毒,俗呼偷针眼是也。有一目生又一目者,有只生一目者,有邪微不出脓血而愈者,有犯触辛热燥腻、风沙烟火,为漏、为吊败者,有窍未实,因风乘虚而入,头脑俱肿,目亦赤痛者。其病不一,当随宜治之……世传眼眦初生小疱,视其背上即细红点如疱,以针刺破,眼时即瘥,故名偷针,实解太阳经结热也。(《证治准绳。七窍门》)

[调护、禁忌]

1.严禁用手进行压挤,以免造成感染的扩散。

2.禁食鱼、虾、羊肉等发物及辛辣之品。

针眼 麦粒肿
[概述] 本病是以胞睑生小疖肿,形似麦粒,易于溃脓为特征的眼病,又名土疡,土疳。多因外感风热毒邪,或过食辛辣炙博,胃经热毒蕴积,壅阻胞睑而成。西医称为麦粒肿。 [西医诊断参考] 麦粒肿: (1)初起自觉眼睑痒痛。 (2)局部红、肿、热、痛。 (3)有压痛、硬结,时间久可变软,溃破,排出脓性物质。 (4)边界不清。 (5)伴有全身症状:发热、淋巴结肿大。
关于万德堂 | 广告服务 | 免责声明 | 留言反馈 | 联系我们 |
COPYRIGHT © 2021 万德堂 ALL RIGHT RESERVED.
技术支持:柳叶湖畔      湘ICP备170201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