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万德堂国医馆! 注册登录
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联系我们
万德堂
中医搜索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中医知识 >> 粟疮 结膜炎
辩正治疗
1. 湿邪阻络
临床表现:自觉症状不明显,或微有痒涩感。下睑内颗粒累累,大小均匀,排列成行,色黄略透明,境界清楚,经年累月方消。间或伴有口不渴或渴不欲饮,胸闷食少,腹胀便溏,舌苔白微腻,脉濡。 立法:健脾除湿。

主方:五皮饮(【组成】陈皮9克、茯苓皮24克、生姜皮6克、桑白皮9克、大腹皮9克。《中藏经》)加减。

加减:若睑内微红,微有痒涩不适者,去生姜皮,加蔓荆子、薄荷、蝉蜕
2. 湿热壅阻
临床表现:下睑内红赤颗粒累累,色黄而软,羞明流泪,沙涩不适。问或伴有泛恶欲呕,不欲食,肢体困重,腹痛溏泄,小便短赤混浊,苔黄腻,脉滑数或濡数。 立法:清热利湿。
主方:甘露消毒丹(《温热经纬》)加减。
加减:若眵泪交加,痒涩不已,伴肢体困重,小便短赤,加车前子、茯苓、泽泻。
3. 湿热兼风
临床表现:白睛及睑内红赤,睑内黄白色颗粒累累,胞肿,眵泪胶粘,痒痛难开。 立法:祛风清热除湿。
主方:除风清脾饮(【组成】广陈皮 连翘 防风 知母 玄明粉 黄芩 玄参 黄连 荆芥穗 大黄 桔梗 生地各等分《审视瑶函》)。
加减:若胞肿难开,泪热胶粘,痒如虫行,舌苔黄腻,脉濡数,去生地、玄参、大黄、玄明粉,选加苦参、地肤子、木通、赤芍。
4. 其它疗法
临床表现:

1.黄连西瓜霜眼药水(《中医眼科学》19807月,第一版)或犀黄散(《中医眼科学讲义》1964)点眼。西药可用1030%磺胺醋酰钠或抗生素眼膏涂眼。

2.对粟疮累累丛生者,需用  洗法治疗,将胞睑翻转,用锋针逐个刺破粟疮,点以眼药。

[文献参考]

1.脾经多湿热,气滞血行迟,粟疮胞内起,粒粒似金珠,似脓脓不出,沙擦痛无时,睥急开张涩,须防病变之。(《审视瑶函》)

2.粟疮如粟,其形黄软,属脾经风热而成。(《医宗金鉴?眼科心法要诀》)

3.今人称椒疮为粟疮,非也。椒疮红而坚,有则碍睛,沙涩不便,未至于急,粟疮……是湿热郁于土分为重,椒疮以风热为重。二者虽皆属于血分,一易散,一不易散。(《证治准绳?七窍门》)

[调护、禁忌]

同“椒疮”。

粟疮 结膜炎
【概述】 本病因胞睑内面颗粒累累,色黄而软,状如粟粒,故名粟疮。病因是脾胃湿热,复受风邪,风邪与湿热相搏,壅阻于胞睑而发病。虽由风、湿、热三邪为患,但以脾经湿热为主。本病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。类似于西医的结膜滤泡症与滤泡性结膜炎。 [西医诊断参考] 结膜滤泡症: (1)患者无任何不适。 (2)下穹窿部结膜表面有圆形透明小滤泡,约大头针帽大小,大小均匀一致,数量多少不一,排列成行。滤泡之间结膜正常,无炎症反应。 (3)结膜刮片上皮细胞内无包涵体。 急性滤泡性结膜炎: (1)眼部灼热感,异物感,眼睑沉重和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。 (2)结膜充血、水肿、有滤泡形成。滤泡大小不一,呈圆形或不规则形,不透明,凸起于结膜面,数量一般较多,可互相融合排列成行,以下睑结膜及下穹窿部为多。 (3)有些病例伴有耳前腺肿大,压痛不明显,分泌物多时传染性较大。 慢性滤泡性结膜炎: (1)自觉症状轻微,分泌物少。 (2)结膜轻度充血,滤泡为小圆形或椭圆形,多位于下睑结膜和下穹窿部。 (3)耳前腺不肿大
关于万德堂 | 广告服务 | 免责声明 | 留言反馈 | 联系我们 |
COPYRIGHT © 2021 万德堂 ALL RIGHT RESERVED.
技术支持:柳叶湖畔      湘ICP备170201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