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万德堂国医馆! 注册登录
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联系我们
万德堂
中医搜索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中医知识 >> 眦漏症 慢性泪囊炎
辩正治疗
1. 风热外袭
临床表现:大眦头皮色如常,或睛明穴下方稍显隆起,按之不痛,但见有粘浊泪液自泪窍溢出,自觉隐涩不舒,时而泪出,或觉泪水粘睛。 立法:疏风清热。
主方:白薇丸(【处方】白薇、车前子,各三分;泽兰、太一余粮、赤石脂、细辛、人参、桃仁(去皮尖.熬)、覆盆子、麦门冬(去心)、白芷,各一两半; 紫石英、石膏(研)、蒿本、栀子、卷柏 ,各五 分; 蒲黄、桂心,各二两半; 当归、川芎、蛇床子,各一两;干姜、蜀椒(汗)、干地黄,各三两;茯苓、远志(去心)、白龙骨,各二两; 橘皮(半两)。《审视瑶函》),加蒲公英。
加减:若眦部稍有隆起,压之不痛,头昏眼花,腰膝疫软者,加菊花、枸杞子、补骨脂。
2. 脾经湿热
临床表现:大眦头微红潮湿,脓液浸渍,拭之又生,小便黄赤,舌苔黄腻。 立法:清心利湿。
主方:竹叶泻经汤( 【药物组成】柴胡5分,栀子5分,羌活5分,升麻5分,炙草5分,赤芍药4分,草决明4分,茯苓4分,车前子4分,黄芩6分,黄连5分,大黄5分,青竹叶10片,泽泻4分。《原机启微》)加减。
加减:若脓多稠粘,则可去羌活,加天花粉、漏芦、乳香、没药。
3. 其它疗法
临床表现:

1.眦漏发展为赤热肿痛,恶寒发热交作者,可用紫金锭(《片玉心书》)、清火丸外涂,或用新鲜一点红、芙蓉叶、白花蛇舌草、野菊花12味捣烂外敷,促其消散;若已成脓,应切开排脓,但忌按压,避免脓毒扩散。

2.肿核初溃,脓去痛止者,外贴万应膏。

3。若瘘管已成,宜用乌金膏。

4.久治不愈者,可手术治疗。

5.针刺风池、合谷、太阳、瞳子  、攒竹等穴。

【文献参考】

大眦之间生一漏,时流血水,其色紫晕肿胀而疼。(《证治准绳。七窍门》)

【调护、禁忌】

1.发现本病,必须经常用药。嘱患者在点药前先将脓汁压出,然后点之。

2.忌食辛辣炙  等有刺激性的食物,以防引发漏睛疮。

眦漏症 慢性泪囊炎
【概述】 本病是以脓浊泪液自泪窍外漏为特征的眼病。又名漏睛。病因由心经热邪,蕴蓄日久,上攻内眦而发,亦有风热外侵,引动内火,内外合邪成病。西医称之为慢性泪囊炎。 【西医诊断参考】 慢性泪囊炎: (1)患眼经常流泪,眼不红不肿。 (2)指压泪囊部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从泪点流出,积液多时可见泪囊区微肿。
关于万德堂 | 广告服务 | 免责声明 | 留言反馈 | 联系我们 |
COPYRIGHT © 2021 万德堂 ALL RIGHT RESERVED.
技术支持:柳叶湖畔      湘ICP备170201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