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体针
刺风池、迎香、禾移、肺俞、脾俞、肾俞穴。
2.耳针
取内鼻、神门、内分泌、肺、脾、肾穴。
3.艾灸
取百会、足三里、命门、身柱、上星、气海、神阙、中脘、三阴交、膏盲、涌泉穴。
4.吹鼻
用清窍散:马蹄粉lO克,西月石3克,冰片1克,共研细末,吹入鼻中少许,日4次。
5.滴鼻
用滴鼻灵(鹅不食草、辛夷)滴鼻,日3~4次。
6.按摩
以双手鱼际摩擦至发热,然后用双手鱼际按摩鼻两侧,每日2~3次。
[文献参考]
1.鼻塞流涕不止,有冷热不同,清涕者,脑冷肺寒所致,宜细辛、乌附、于姜之属。(《秘传证治要诀》卷三十)
2.林文森报道,应用补气固表法(主方用黄芪30克,白术、防风、五味子、菖蒲、郁金各10克,柴胡、党参、乌梅备15克)治疗200例,基本做到控制。(《中西医结合杂志》9(5):263,1989)
3.游开泓报道,应用麻杏石甘汤合苍耳子散加鱼腥草、银花、菊花、地龙、苦参治疗过敏性鼻炎合并鼻窦炎,效果明显。(《江苏中医杂志》(6):31,1983)
4.刘炳权报道,甩三伏天灸法(按白芬子50%、细辛30%、甘遂20%比例取药,研细,生姜汁调,做成直径1厘米药饼,放麝香少许,贴敷肺俞、风门、大杼、膏肓、肾俞、脾俞等穴,在三伏天治疗)治疗556例,效果满意。(《中国针灸》(3):1,1989)
[调护、禁忌]
1.应尽量去除或避免接触引起过敏的物质。
2.忌食生冷、寒凉食物,宜食温补之品。
3.锻炼身体,增强体质,防止受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