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方:小建中汤(饴糖(30克) 桂枝(9克) 芍药(18克) 生姜(9克) 大枣(6枚) 炙甘草(6克)。《伤寒论》)。 ’
加减:若阴寒内盛、脘腹剧痛者,用大建中汤温阳逐寒,降逆止痛;
若大肠虚寒、冷积便秘者,用温脾汤温阳通便。主方:轻证用保和丸(山楂(焦)、六神曲(炒)、半夏(制)、茯苓、陈皮、连翘、莱菔子(炒)、麦芽(炒)《丹溪心法》),重证用枳实导滞丸(【组成】大黄30克 枳实(麸炒,去瓤) 神曲(炒)各15克 茯苓(去皮) 黄芩(去腐) 黄连(拣净) 白术各10克 泽泻6克《内外伤辨惑论》)。 加减:若兼有虫证,痛时作时止者,加用化虫丸等治疗。
主方:气滞为主者,用柴胡疏肝散(【组成】陈皮(醋炒) 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(麸炒)芍药各4.5克甘草(炙)1.5克 香附4.5克《景岳全书》);血瘀为主者,用少腹逐瘀汤(组成:小茴香(炒)7粒 、干姜(炒)0.6克 、延胡索3克、 没药(研)6克 、当归9克 、川芎6克 、官桂3克 、赤芍6克、蒲黄9克、 五灵脂(炒)6克。《医林改错》)。
加减:若肝郁寒凝、阴囊疝痛者,用天台乌药散(组成: 天台乌药(12g) 、木香(6g) 、小茴香(6g) 、 青皮(6g)、高良姜(9g) 各半两 , 槟榔二个(9g) 、川楝子十个(12g)、巴豆七十粒 (12g)。《医学发明》);若腹部手术后作痛者,用桃红四物汤(【组成】熟地15克、当归15克、 白芍10克、 川芎8克、 桃仁9克、红花6克。《医宗金鉴》),加生蒲黄、五灵脂、泽兰 等,以散瘀破结止痛。
主方:调胃承气汤(大黄(五钱) 甘草(三钱) 芒硝(一钱半)《伤寒论》)。
加减:属气郁热结者,可用木香槟榔丸;壮热烦渴者,加石膏、知母,
以清热泻火。1。针刺
腹痛取内关、支沟、照海、足三里等。
2.灸法
脐中痛、大便溏者,可选神阙、中脘等穴灸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