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针刺
穴位:合谷、曲池、足三里、外关、风池、颊车、解溪、阴陵泉、血海、委中等,酌情辨证选穴,每日1次。
2.冰硼散、锡类散、养阴生肌散、珍珠粉局部涂敷。
3.萝卜汁含漱。
4.银花10~20克,甘草10克,水煎含漱。
5.地龙、吴茱萸研末,醋调涂敷足心。
6.外搽赴筵散(黄芩、黄连、生山栀、干姜、黄柏末、细辛各等份,共研细末)。
【文献参考】
1.膀胱移热于小肠,膈肠不便,上为口糜。心胃壅热,水谷不转,下传小肠,以导赤散去小肠热,五苓散泻膀胱热,故以导赤散调五苓散主之。(《卫生宝鉴?咽喉口齿门》卷十一)
2。许姜泽报道,治疗药物过敏性口炎15例。治则清热凉血、活血通络、消风止痒。药用生地黄、生山楂、蒲公英、芦根、元参、麦冬、山豆根、银花叶,停用其它药物,效果良好。(《中医杂志》(3):206,1988)
【调护、禁忌】
1.注意口腔卫生,早晚用淡盐水漱口。
2。戒除烟酒,忌食辛辣炙焯食品及鱼虾等发物。
3。因服药过敏而致口糜者,应立即停用该药,并避免再次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