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万德堂国医馆! 注册登录
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联系我们
万德堂
中医搜索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中医知识 >> 口癣
辩正治疗
1. 血虚风燥
临床表现:口腔粘膜条状或网状白色条纹,可见灰白色小丘疹,粗涩不适或痒感。伴见面色苍白,舌质淡,脉细弱。
立法:养血润燥。
主方:四物汤(《和剂局方》),加地肤子、白藓皮、丹参、僵蚕。
加减:阴血不足口干舌燥者,加玄参、麦冬、花粉;面色咣白,气短属气虚者,加党参、黄芪。
四物汤:熟地黄、白芍、当归及川芎
2. 肝肾阴虚
临床表现:颊粘膜灰白色丘疹,组成条状或网状条纹,间有充血或糜烂,灼热疼痛。伴口燥咽干,头晕耳鸣,面部潮热,腰膝疫软,手足心热。舌质红、少苔或无苔,脉细数。
立法:滋阴清热。
主方:六味地黄汤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)。
加减:失眠,加夜交藤、酸枣仁;糜烂者,加黄芩、黄柏。
六味地黄汤:熟地、山茱萸肉、山药、丹皮、泽泻和茯苓
3. 气滞血瘀
临床表现:口腔粘膜有白色网状条纹或斑纹,粗糙麻木感,伴充血或糜烂,局部刺痛。病情随情志不舒而加重,烦躁易怒,胸胁胀满,舌质暗或有瘀斑,脉弦细涩。
立法:疏肝理气,活血化瘀。
主方:丹栀逍遥散(《古今医统》),加桃仁、红花、丹参、郁金。   
加减:糜烂者,加龙胆草、黄芩;牙龈光红糜烂者,加丝瓜络。
丹栀逍遥散:白术; 柴胡; 当归; 茯苓; 甘草; 牡丹皮; 山栀; 芍药 加味逍遥散是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丹皮、栀子而成,
4. 脾胃湿热
临床表现:口腔粘膜糜烂,可见白色网状条纹或斑纹,甚至起疱。伴见胃脘胀满,大便秘结,舌质红、舌苔黄腻,脉滑数。
立法:祛湿清热解毒。
主方:清脾除湿饮(《医宗金鉴》),加土茯苓、白花蛇舌草。
加减:大便秘结,加大黄。
清睥除湿饮:制苍术、白术、赤茯苓、生地、生栀子、泽泻、茵陈、连翘、苦参、枳壳、甘草、麦冬、元明、淡竹叶等分
5. [其它疗法]
临床表现:

[其它疗法]

1.针刺

针双侧侠溪、中渚,留针15分钟。每日1次,2周为一疗程。

2。耳针

取神门、交感、皮质下,或加压痛点,行针2030分钟,每日或隔日1次,710次为一疗程。

3,含漱

金银花、玄参、生地、地肤子、白鲜皮水煎含漱,适于阴虚证患者;湿热者用黄柏、苦参、甘草或茵陈、苍术、甘草水煎含漱。

4.外敷

糜烂者外敷养阴生肌散、青吹口散、柳花散、珠黄散。

[文献参考]

1.庞劲凡等报道用青蒿治疗口腔粘膜扁平苔藓30例,显效14例,好转11例,无效5例,无明显副作用。(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(5)301982)

2.魏喜保报道治疗扁平苔藓21例。阴虚燥热型用生地、玉竹、麦冬、元参、生石膏、竹叶、赤芍、大黄、莲子心;脾虚湿热型用太子参、苍白术、土茯苓、黄柏、茵陈、砂仁、升麻、栀子。痊愈6例,显效8例,好转5例;无效2例。(《中医杂志》(8)371986)

【调护、禁忌】

1.戒烟酒,忌食辛辣食品。

2.避免牙刷刺激或咬伤病变区,以免因创伤引起糜烂。

口癣
[概述] 口癣其病损为口腔粘膜发生珠光白色条纹,形如苔藓,重者可有糜烂。应与口糜相鉴别。西医称口腔扁平苔藓。 【西医诊断参考】 口腔扁平苔藓: (1)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角化条纹,呈条索状、网状或环状,条纹附近粘膜充血,颊部多呈对称性。 (2)扁平苔藓发生于舌上,可出现斑块型,牙龈可出现网状或剥脱型。 (3)轻者多无自觉症状或病变区仅粗糙不适感,如形成糜烂时则有疼痛。 (4)可伴有皮肤扁平苔藓,好发于四肢屈侧及外阴。
关于万德堂 | 广告服务 | 免责声明 | 留言反馈 | 联系我们 |
COPYRIGHT © 2021 万德堂 ALL RIGHT RESERVED.
技术支持:柳叶湖畔      湘ICP备170201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