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方:天麻钩藤饮(《杂病证治新义》)。〖组成〗 天麻栀子 黄芩 杜仲 益母草 桑寄生 夜交藤 朱茯神 [各9g] 川牛膝[12g] 钩藤 后下 [12g] 石决明 先煎 [18g]
加减:肝火过盛,加龙胆草、菊花、丹皮,以增强清肝泄热之力;大便秘结,可加用当归龙荟丸,以泄肝通腑;如有阳动化风之势,加龙骨、牡蛎、珍珠母、羚羊角,以镇肝熄风;若肝肾阴虚明显,可用大定风珠。
主方:补肾滋阴宜左归丸(《景岳全书》),补肾助阳宜右归丸(《景岳全书》)。
加减:阴虚内热明显者,加炙鳖甲、知母、黄柏、丹皮、菊花、地骨皮,以滋阴清热(附子、肉桂辛温刚燥,不宜久服,常服宜改用巴戟肉、仙灵脾等温润之品,助阳而不伤阴);若眩晕较甚,阴虚阳浮;二方均可加牡蛎、珍珠母以潜浮阳。
主方:半夏白术天麻汤(《医学心悟》)。黄柏2分,干姜3分,天麻5分,苍术5分,白茯芩5分,黄耆5分,泽泻5分,人参5分,白术1钱,炒曲1钱,半夏(汤洗7次)1钱5分,大麦兼面1钱5分,橘皮1钱5分。
加减:眩晕较甚呕吐频作者,加代赭石、竹茹,以镇逆止呕;脘闷不食,加白蔻仁、砂仁,芳香和胃;耳鸣重听,加葱白、郁金、菖蒲,以通阳开窍;若痰阻气机、郁而化火、苔白腻、脉弦滑者,宜温胆汤加黄连、黄芩,以苦寒燥湿、化痰泄热。
1.体针
主穴:曲池、合谷、内关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。
配穴:肝火上炎取太阳、风府、风池、行间、阳陵泉;阴虚阳亢取阳陵泉、悬钟、通里、百会、太冲、人迎;肾精不足取太溪、复溜、阴陵泉、血海、关元。
刺法:用提插捻转之泻法或平补平泻法,每日1次或隔日1次,留针20~30分钟,10次为一疗程。
2.耳针
主穴:肾上腺、降压沟、心、神门。
配穴:内分泌、太阳、额、肝、肾。
刺法:每次选4―5穴,每日1次,留针1~2小时,10次为一疗程。
3.气功疗法
宜选静功和放松功。意守下丹田及脚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