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方:血府逐瘀汤【组成】当归三钱(9克),生地三钱(9克),桃仁四钱(12克),红花三钱(9克)、枳壳二钱(6克),赤芍二钱(6克)、柴胡一钱(3克),甘草二钱(6克),桔梗一钱半(4.5克),川芎一钱半(4.5克),牛膝三钱(9克)。 (《医主方:血府逐瘀汤【组成】当归三钱(9克),生地三钱(9克),桃仁四钱(12克),红花三钱(9克)、枳壳二钱(6克),赤芍二钱(6克)、柴胡一钱(3克),甘草二钱(6克),桔梗一钱半(4.5克),川芎一钱半(4.5克),牛膝三钱(9克)。 (《医林改错》)。
加减:气滞为主则加川楝子、延胡索、佛手、香附;血瘀较甚,可合用丹参饮,兼治心腹诸痛;痛甚,可酌加元胡、郁金、荜拨、良姜。
主方:瓜蒌薤白半夏汤【药物组成】栝蒌实12克,薤白、半夏各9克,白酒70毫升(非现代之白酒,实为黄酒,或用醪糟代之亦可。) (《金匮要略》)合温胆汤(《干金方》)。
加减:脾虚痰盛者,可用香砂六君子汤;若有痰热者,可用黄连、栀子;痰浊内阻,气闭胸阳,可加藿香、佩兰、苏合香等芳香化浊
主方:左归丸 组成:枸杞子、龟板胶、鹿角胶、牛膝、山药、山茱萸、熟地黄、菟丝子(《景岳全书》),加川芎、丹参、郁金。
加减:心阴亏虚,加麦冬、五味子、柏子仁、酸枣仁;阴虚阳亢,可用天麻钩藤汤,育阴潜阳。
取穴:心俞、厥阴俞,配内关、膻中、通里、间使、足三里。心阴虚加三阴交、神门;心阳虚加关元、气海;阴阳两虚,加三阴交、关元;痰浊用膻中、风池、肺俞。
刺法:采用补泻结合,上下提插,左右捻转,使针下有酸胀痛的感觉,然后根据病情将针退出体外,每日或隔日1次,10―15次为一疗程,见效后,需继续二三个疗程,以后改为每周1~2次,逐渐停针。
2.耳针
取穴:心、脾、皮质下、交感、内分泌、肾、胃。
刺法:每次取3~5穴,隔日1次,10次为一疗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