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万德堂国医馆! 注册登录
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联系我们
万德堂
中医搜索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中医知识 >> 惊惕 心律失常
辩正治疗
1. 心胆虚怯
临床表现:心悸,善惊易恐,遇惊则心悸怵惕,坐卧不安,少寐多梦,苔薄白,脉动数或虚弦。 立法:镇惊定志,养心安神。

镇惊定志,养心安神。

主方:安神定志丸 组成:远志6克,石菖蒲5克,茯神15,茯苓15克,朱砂2克(冲服),龙齿25克(先煎),党参9克。(《医学心悟》),加琥珀、磁石、朱砂。

加减:心胆气虚、神不自主而心悸者,加炙甘草;心阴不足,加柏子仁、五味子、龙眼肉、酸枣仁、玉竹、天冬等,或用天王补心丹;兼痰湿者,加法半夏、陈皮、竹茹。

2. 心脾两虚
临床表现:心悸不安,怔忡,神倦气短,健忘,失眠,头晕目眩,面色无华,自汗,舌淡红,脉细弱。 立法:补血养心,益气安神。

归脾汤(《济生方》)。组成:白术 茯神(去木)黄耆去芦龙眼肉 酸枣仁(炒,去壳)各30 人参 木香(不见火)各15 甘草(炙)7.5

加减:兼见心阴不足、心烦、口干舌红,加麦冬、玉竹、北沙参、五味子等;兼心气虚怯、善惊易怒,加生龙齿,重用枣仁;若精血亏虚,加服河车大造丸;脉结代、心动悸者,为气血亏损,血不养心,心脉不畅,可选用炙甘草汤加减。

3. 阴虚火旺
临床表现:心悸不宁,心烦少寐,头眩晕,手足心热,耳鸣腰疫,舌红苔薄黄,脉细数。 立法:滋阴清火,养心安神。

黄连阿胶汤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二枚

上五味,以水六升,先煮三物,取二升,去滓,纳胶烊尽,小冷,纳鸡子黄,搅令相得,温服七合,日三服。(上方使用汉度量衡) (《伤寒论》),加枣仁、珍珠母。

加减:肾阴亏虚,虚火妄动,见遗精腰疫,加龟版、生地、知母、黄柏,或加服知柏地黄丸;阴虚而火不旺者,可用天王补心丹;兼风湿关节疫痛,加防己、五加皮、桂枝、苍术;兼风热者,加桑枝、知母,忍冬藤;若心火旺、咽干口燥、舌尖红者,加服朱砂安神丸。

4. 心阳不足
临床表现:心悸不安,动则更甚;形寒肢冷,面色苍白,胸闷气短或胸痛,舌淡苔白,脉沉细无力或虚弱。 立法:温补心阳,安神定志

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组成:桂枝一两(15g)(去皮) 甘草二两(30g)(炙) 牡蛎二两30g(熬) 龙骨二两30g (《伤寒论》)

加减:心阳不足甚者,加人参、制附片;若兼阴虚,加麦冬、五味子、玉竹
5. 饮邪凌心
临床表现:心悸,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,胸脘痞满,渴不欲饮,形寒肢冷,眩晕,呕恶泛涎,舌淡苔白滑,脉弦滑或沉细而滑。 立法:振奋心阳,化气行水。

苓桂术甘汤 组成:茯苓四两,桂枝、白术各三两,甘草二两。(《金匮要略》)

加减:伴见呕恶泛涎,加半夏、陈皮、生姜、竹茹;阳虚水泛,下肢浮肿,加泽泻、猪苓、车前子;若心悸喘促、不能平卧、小便不利、浮肿较甚者,改用真武汤
6. 心血瘀阻
临床表现:心悸,心痛时作,痛如针刺,胸闷不舒,唇甲青紫;舌质紫暗或有瘀斑,脉或结代。 立法:活血化瘀,理气通络。

桃仁红花煎【组成】红花 当归 桃仁 香附 延胡索 赤芍 川芎 乳香 丹参 青皮 熟地 (《素庵医案》)

加减:阳虚寒凝致瘀者,加桂枝、附片;胸部窒闷、口中痰涎者,去生地,加沉香、檀香,瓜蒌、薤白、半夏;胸痛较重者,加乳香,没药、三七、元胡、郁金
7. 气阴两虚
临床表现:心悸、怔忡,胸闷气短,面色不华,自汗或盗汗,少气懒言,口干舌燥,舌红少苔乏津,脉细数或结代。 立法:益气养阴,滋阴养血,

炙甘草汤(《伤寒论》)。【组成】 炙甘草四两(12克)生姜三两(9克)桂枝三两(9克)人参二两(6克) 干地黄一斤(30克)阿胶二两(6克) 麦门冬半升(10克) 麻仁半升(10克) 大枣三十枚掰(10枚)

加减:气虚甚者,加黄芪;血虚甚者,加当归、熟地;心神不宁、心慌甚者,加枣仁、远志、茯神、五味子、柏子仁;血瘀者,加丹参、红花、归尾;脾虚食少,便溏者,去麦冬、麻仁、地黄、阿胶,加炒白术、木香、山药。

8. 其它疗法
临床表现:

1.体针

主穴:间使、神门、心俞、巨阙。

配穴:心血不足加膈俞、脾俞、足三里;阴虚火旺加厥阴俞、肾俞、太溪;水饮内停加脾俞、三焦俞、气海俞;痰热上扰加肺俞、尺泽、丰隆。

刺法:选23主穴,配以23辅穴,针用平补平泻。

2.耳针

取穴:心、皮质下、神门、交感。

刺法:每次选穴23穴,捻转轻刺激,留针15分钟。
惊惕 心律失常
惊惕,是指病人心中惊惕不安,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自觉病证。一般多呈阵发性,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而发作。惊者,为事所触而神动骇然,多来之突然;惕者,心中躁动不安,惕惕然如人将捕之。二者关系密切,但又有不同。惊多由外因引起,偶因惊恐、恼怒而发,全身情况较好,其证较为浅轻;惕每由内因而成,外感所触,自觉心中惕惕,稍劳即发,全身情况较差,病情较为深重。惊可发展为惕,故惊惕常相提并论。 本病常兼有失眠、眩晕、胸痛症状,临床需与胸痛、不寐、眩晕等证互相参考。 现代医学的各种心脏病所引起的心律失常,以及贫血、甲亢、神经官能症等病出现以心悸为主证时,可参考本病辨证施治。 [西医诊断参考] 对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判断: (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、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1979年9月 上海) (1)过早搏动(每天固定时间观察30分钟) ①轻度:患者无明确症状,平均每分钟过早搏动≤5次。 ②中度:平均每分钟5次以上,或呈二三联律。 ③重度:有多源性,或连续2个以上过早搏动,或R波在T峰上,而Q―T延长者。 注:在鉴定劳动力时,应参考:①功能性或器质性;②过早搏动分类;③临床心脏功能级别及其它心脏检查(例如X线、心电图)。(2)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阵发性心房颤动 偶发:①每月发作1~2次以下,每次发作1小时以内,休息即自行消失;②每月发作1~2次以下,每次发作1小时以上,休息后不立即消失。 多发:①每月发作超过2次以上,每次发作l小时以内,或需药物控制者;②每月发作2次以上,每次发作1小时以上,或需药物控制者。 频发:①每日发作,短暂,多次。②每周发作1次以上,每次发作在24小时以上,或需药物控制。 (3)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①窦房结传导阻滞,窦性停搏或缓慢性心率50次/分以下:轻度:发作时无明显症状。 中度:发作时伴有明显头晕、胸闷、气急等症状,或出现Ⅱ度窦房结传导阻滞。 重度:Ⅱ度以上窦房结传导阻滞,伴有较长的心室暂停(>2s以上)或伴有晕厥或阿一斯综合征发作。 ②快慢综合征:心率慢时按(3)①级分类,心率快时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分类。
关于万德堂 | 广告服务 | 免责声明 | 留言反馈 | 联系我们 |
COPYRIGHT © 2021 万德堂 ALL RIGHT RESERVED.
技术支持:柳叶湖畔      湘ICP备170201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