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朴饮〖组成〗 制厚朴二钱[6g] 、川连姜汁炒 、石菖蒲、制半夏、各一钱[各3g]、香豉、 焦栀各三钱[各9g] , 芦根二两[60g]。(《霍乱论》),加蔻仁、藿香。
加减:热甚者,加黄芩、山栀;口苦甚者,加柴胡;脘腹痞闷甚者,加全瓜蒌;呕恶厌食甚者,加苏叶、生姜、鸡内金。
实脾饮 由干姜、附子、白术、茯苓、炙甘草、厚朴、大腹皮、草果仁、木香、木瓜组成(《济生方》)合胃苓汤(《丹溪心法》)。
加减:胸闷,身重,苔白腻者,加全瓜蒌、蔻仁;不思饮食,泛恶欲吐,加黄连、苏叶、生姜;腹痛溏泄甚者,加白芍、芡实、苍术。
归脾汤(《济生方》),加川楝子、柴胡。
加减:偏气虚纳差者,加黄芪、砂仁、鸡内金;失眠健忘甚者,加柏子仁、夜交藤。
1.针法
取穴:脾俞、胃俞、肾俞、三焦俞、气海、足三里、水分、阴陵泉、三阴交。
刺法:每次取3~5穴,用毫针施泻法或平针法,留针30分钟,每日1次,10次为一疗程。
2.耳针
取穴:脾、肾、胃、脑、膀胱、腹。每次选2~3穴,双侧中等刺激,隔日1次。
【文献参考】
谓气郁而湿滞,湿滞而成热,热郁而成痰,痰滞而血不行,血滞而食不化。(《丹溪心法。六郁》)
【调护、禁忌】
1.精神调摄最为重要,适当做气功,打太极拳等体育锻炼。
2.湿郁治则除理气开郁外,应加除湿之法,或芳香化湿,或苦温燥湿,或淡渗利湿,不必妄加补虚之品,以脾虚为主,当健脾化湿并举。
3.湿从寒化,伤及脾阳,当用温热药助阳以燥湿,除选用苦温燥湿的药物外,还要配合温运脾阳的药物。湿以热化,伤及胃阴,当选用养阴药与化湿药配伍,以清热化湿而不伤阴,生津养阴而不助湿为原则。
4.治湿用药,应以轻疏灵动为贵,可使湿邪得以透达,脾运得以健旺。
5.祛湿药多辛温香燥,甘淡渗利,最易耗伤阴液,故对阴虚津亏,虽有湿邪也不宜过用。